韩昭听了半天的笑话,闻言一秒正经起来,果断摇头。
“这有什么自私的?就算是媒人说亲,也没有见一次面就成了的吧?”
“凡是真心为儿女考虑的父母,总要让两个人想法子多见几次,多接触接触,再仔细打听一番对方的人品性情,确定没问题了才会定下亲事。”
“那萧二公子如今做的这些,都是他自愿的,有人逼他吗?在我们村里,谁家小子若是看中了哪家姑娘,秋收时还要去姑娘家地里干活挣表现呢,不然人家凭什么把女儿嫁给你?”
韩昭是在宋家村长大的,村里民风更加淳朴剽悍,她从小就听了一肚子男婚女嫁,生儿育女的八卦。
“就比如我们村的杨寡妇,那可真是个妙人儿,能忽悠得村里五六个老爷儿们去她家地里收麦子,他们还能自觉排好时间,错开着来……咳,扯远了。”
姜穗宁正听得津津有味呢,连忙给她端茶递水,“别呀,你继续讲,我爱听。”
韩昭无奈地瞪她一眼,“先说你的事儿,再说杨寡妇。”
“好好好,您说您说。”姜穗宁为了听八卦,那叫一个谄媚啊。
韩昭清清嗓子,伸出两根手指头,一左一右比着。
“但凡做一件事,要么成功,要么失败,概率总是一半一半。”
“没错,萧二公子为了讨好你家里人下了不少功夫,那就代表你一定要承他的情吗?如果他是打着这个主意才对你弟弟好,那就证明他心不诚,从一开始就另有目的。”
“就比如我要是看上你哥了,我天天给他缝衣裳,绣荷包,熬得眼睛都红了,那就代表我一定能嫁给他吗?”
姜穗宁忽然瞪大眼睛:“你看上我哥了?看上哪个了?我都同意啊!”
韩昭抓狂,“我就是随便一说!我又不认识你哥……算了,换个人吧,假如我看上太子了,我天天跪在宫门口求他娶我,磕头磕得脑袋都破了,他就会娶我吗?”
姜穗宁摇头,一脸嫌弃,“太子不好,不要喜欢他。”
韩昭四下张望:“我鸡毛掸子呢?”
“哈哈哈,我逗你呢!”
姜穗宁装不下去了,捂着肚子狂笑了一通,气得韩昭拿她没办法,只能戳她脑门。
“好了,昭昭,你的意思我都明白,多谢你开解我,我现在心里好受多了。”
姜穗宁收了笑,一本正经冲她道谢。
怪不得人家都说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呢。
果然有些事情还得让局外人来抽丝剥茧,揭开迷雾。
她一正经起来,韩昭倒不好意思了,摆了摆手,“你为我们家做了那么多,我不过是说了几句话,这算什么啊。”
想了想,她又劝姜穗宁别纠结,“你弟弟又不是什么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,十三岁就考中秀才的神童哎!要不是他手臂受了伤,现在就是十三岁的举人了。那萧二公子都多大了?他肯定没你弟弟聪明,他们俩天天讨论学问,还不一定是谁指点谁呢,反正他肯定不吃亏,你千万别有负担。”
姜穗宁重重点头,“你说得对,是他想和小莳交朋友,跟我可没有关系。”
她又冲韩昭挤眼睛,“那咱们再详细说说杨寡妇的事儿呗?”
秦姨在院子里洗菜择菜,准备做下一批送去酒楼的酱菜。
听着房里两个姑娘嘻嘻哈哈的打闹声,抬头看着秋高疏朗的天色,她也不由扬起了笑意。
离开宋家村,离开那个令人窒息的家,真是太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