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风云变幻的三国乱世,朝堂局势犹如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,每一步都关乎着天下的兴衰。这日,赵平怀着凝重的心情,快步走向皇宫大殿。他步伐沉稳,眼神中却透着几分思索,心中正谋划着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。
进入大殿,赵平见皇帝正坐在龙椅上,一脸愁容地审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。赵平上前,恭敬地行了一礼,说道:“陛下,臣有要事启奏。”
皇帝抬起头,眼中满是疲惫,但看到赵平,还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:“贤婿,可是前线战事有变故?”
赵平摇了摇头,神色凝重地说:“陛下,如今国家朝政逐渐稳定,在我们的努力下,国家恢复了生机。但这也带来一个大问题,我们之前所制定的计划,恐怕要被全面推翻,需要重新谱写一篇新的大戏。”
皇帝微微皱眉,眼中闪过一丝忧虑:“仙侣,你所言极是。如今局势突变,朕也正为此事烦恼。你看我们该如何是好?董卓,我们还需要他去斩杀那些世家之人吗?”
赵平沉思片刻,缓缓说道:“做还是要做的,但我们的计划需要在细节方面做出一些改变。现在可以先把卢植老师押回长安,事情还得继续推进。”
皇帝点了点头,眼中闪过一丝决然:“好,一切就依贤婿所言。只是这其中的利害关系,还需贤婿细细谋划,切不可出半点差错。”
赵平心中明白,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回到府邸,他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谋士,共同商讨应对之策。
谋士们围坐在一起,气氛凝重。赵平将目前的局势和自己的想法详细阐述后,众人纷纷发表意见。
“主公,”一位年轻的谋士起身说道,“如今国家初定,百姓渴望安宁,我们若贸然行动,恐怕会引起民愤。”
赵平微微点头:“你所言不无道理,但那些世家为祸已久,若不彻底铲除,国家难有真正的太平。我们需要想一个万全之策,既能达到目的,又能稳定民心。”
这时,一位年长的谋士缓缓开口:“主公,依老夫之见,我们可以先对世家进行分化瓦解。对那些罪行较轻、愿意配合的世家,给予一定的安抚和利益;而对于那些冥顽不灵、罪大恶极的,再借助董卓之手,予以严惩。”
赵平眼睛一亮:“此计甚妙!就这么办。我们先派人去各个世家,传达朝廷的意思,看看他们的反应。同时,要密切关注董卓的动向,确保他能按照我们的计划行事。”
商议完毕,赵平立刻开始行动。他亲自挑选了几名精明能干的官员,分别前往各个世家府邸。这些官员带着赵平的亲笔书信,信中言辞恳切,既表明了朝廷对世家的态度,又提出了具体的合作条件。
与此同时,赵平又修书一封,派人送往董卓的军营。信中详细说明了计划的变更,叮嘱董卓务必按兵不动,等待时机。
几天过去了,前往世家的官员陆续归来。他们带回了不同的消息,有的世家表示愿意配合朝廷,接受朝廷的监管;而有的世家则态度暧昧,持观望态度;还有少数几个世家,公然表示抗拒,言辞极为嚣张。
赵平得知这些消息后,心中已有了计较。他决定先从那些愿意配合的世家入手,给予他们一定的好处,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助力。对于那些态度暧昧的世家,他则派人继续游说,恩威并施。而对于那几个抗拒的世家,他决定杀鸡儆猴,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。